
關於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保安宮主要祭祀的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1742年,移居大浪泵漢人因普生瘴癘,為了祈求醫神力量壓制瘴癘,本地居民便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慈濟宮 乞靈分火來台,於大浪泵落成,取名保安宮。保安宮初建時為一小廟,但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其後經過兩次小幅度整修,然而在18世紀末,仍只是一座小型木造廟宇。1804年,四十四坎所在商人集資,將其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大廟宇。經過多年施工後,於1830年完工。1835年後與台灣許多廟宇相同,都是揉合儒(鸞堂信仰)、釋(佛)的道教廟宇。完工後的這座大廟正式被命名為保安宮,廟名意思有著「保佑同安」的涵義,除此之外,該廟也俗稱大浪泵大道公廟或大浪泵宮。
▸ 目前保安宮各殿所奉祀神明如下:
⋄ 正殿:保生大帝與三十六官將 ⋄ 東邊:天上聖母、福德正神
⋄ 西邊:註生娘娘與十二位婆姐 ⋄ 西側中間:太歲星君
⋄ 西後方:(神將(大仙尪仔):金吒)田都元帥、西秦王爺(神將:黃飛虎)
⋄ 後殿(左而右):玄天上帝、至聖先師、神農大帝、關聖帝君、開山先祖
⋄ 大樓三樓:三寶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善財龍女、韋馱菩薩、伽藍菩薩
⋄ 大樓四樓:斗姥元君,(下方)東斗星君、西斗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中斗星君東華帝君玉皇上帝,(下方)太陽星君、地官大帝、天官大帝、水官大帝、太陰星君,下方~孚佑帝君、關聖帝君、灶神王母娘娘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下方)雷神、風神、雨師、電母
另外,在清朝年間保安宮有供奉文昌帝君,並在宮內建有樹人書院,之後另建樹人書院文昌祠位在迪化街2段,供奉文昌帝君
▸ 建立沿革:
大龍峒保安宮,肇建於1742年,1805年重建,主祀保生大帝,俗稱「大浪泵宮」或「大道公廟」,為市定古蹟。每年農曆3月15日,為慶祝保生大帝聖誕,特別舉辦為期2個月,結合宗教祭祀、民俗技藝、古蹟導覽、藝文研習、美學競賽、家姓戲、遼境踩街、過火、健康關懷與學術研討會的「保生文化祭」活動;是北臺灣最盛大、最熱鬧,人氣最旺的廟會活動,也使大龍峒成為北臺灣重要的文化重鎮。
大龍峒保安宮廟宇的裝飾藝術,如石獅、龍柱、花鳥、剪黏、泥塑、交趾陶、木雕、彩繪壁畫等,這些遠近馳名的藝術瑰寶,每一件都具有歷史及藝術的價值。保安宮在興建時,就聘請郭塔及陳應彬兩位匠師,將建築分成兩半,各自創作木雕、剪黏、泥塑或交趾陶,這種良性競爭就是當時流行的對場作。因此欣賞保安宮的裝飾藝術時,可同時欣賞左右兩邊,不同匠師的作品。正殿迴廊的7幅壁畫,是國寶級彩繪大師潘麗水的作品,吸引國內外的遊客流連忘返,讚嘆不已。
大龍峒保安宮已從地方公廟,轉型為集宗教、文化、教育、藝術於一身的廟宇,對於臺北市大同區地方文化的活化,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古蹟建築與修復更是身受國內外矚目。保安宮重建以來雖經過多次整修增建,但由於建造年代已久,更遭風吹、日曬、蟲噬,嚴重影響建築本體,不復昔日丰采,更有安全之虞。為了維護文化資產,1995年,保安宮進行重建以來規模最大的修復工程,保安宮自力籌措全部經費,並自行統籌、監造,成為全國首宗民間籌資主導古蹟的案例;修復工程更於2003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
(文案來源: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61/感謝提供資訊)
加裝設備前後
大龍峒保安宮 facebook

空間規劃
依客戶限有的空間做規劃評估施工面積與坪數及管線配置。
價格詢問/初步報價
神爐絕對是您最佳選擇! !
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