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土地公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土地伯、伯公、后土、土地公伯、土地神、土地爺、社神、社公等,琉球稱為土帝君。
「土」在上古時代與「天」被古人視作為神。
象形文字描繪出古人所需要表達的事物,「土」字的由來或源自於古人膜拜的圖騰柱。
經過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演變,古人在「土」字邊加上了「礻」字旁,以「社」代表古人膜拜的神,後演變而成社神。
福德正神,是民間最常見、負責事務最多,也是道教中最基層的神明。
雖然土地公一般不著官服、不擺官腔,但可別以為祂沒有神階,
所謂福德「正神」就已經說明,官雖小、人雖親,但還是個「正神」!
土地公職位雖小,卻凡事可求 !!
一般以里為區分,但有時一里有數個土地公,有時數里共祭一尊,
只要祭拜方便,感覺有緣即可,人間現在已經做到網路連線跨區服務與業務整合,
土地公自然也有這種功能,對於住家與工作所在地的土地公,千萬要記得去「拜碼頭」喔!
在廣東、香港、澳門、閩南、潮汕、臺灣、琉球等地區,
有的土地神旁伴有土地神的夫人,稱為土地婆、伯婆、伯姆等。
而土地神的造像有塚(塚土型伯公見於六堆),石,樹,祠,偶等類型。
臺灣民間信仰之中,
玄壇真君與福德正神(土地公),
是公司、商社的財神與守護神祇,習俗滲透至今,
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
作牙:「作牙」又稱「牙祭」、「作禡」
有些地方是朔望(初一、十五)祭拜土地公。
農曆正月初五
壇真君巡遊人間之日為開工日。
農曆十二月十六
即土地神年終的牙祭日,商家或機關在此日宴請員工。
(可在前一晚,行還願祭典,當日則準備牲禮、水果、祭品到土地廟壇祭拜。)
農曆二月初二
土地公聖誕:春社或得道日:中秋:農曆八月十五日
掃 墓
民間認為土地神乃墓園之守護,故掃墓前需先祭拜土地神,答謝其看守墳墓之辛勞。
故所謂春祈秋報即與上述兩日相同,現今之祭儀應為舊有社祭習俗之變。
祭品
主要以土地公最喜歡的
花生
拜「土豆」吃到老、花生、花生糖、花生餅乾。
麻糬
拜「麻糬」黏錢。
土地公在民間的形象通常是為白髮白鬚的老人家,因而有了土地公牙齒不好的傳說,
因此在祭拜土地公時要準備又軟又甜的點心,方便土地公入口又能吃的開心。
甜食的種類由自家方便取得的就可以了
酒
「酒」活的長長久久。
加上
個人準備的牲品、水果都可以。
半生熟三牲(三牲通常是雞、魚、豬)、果品、清茶、酒各三杯、紅龜粿、
發粿、糕餅、麻老 米老、 花生老,鮮花一對,蠟燭一對等。
(以上祭拜物品皆可隨心意增減。)
三牲中的雞要公雞,祈求生意興隆,事業一鳴驚人。
商家供品中的水果,以鳳梨(旺來)及橘子(利市)最宜。
在民間土地公穿著,其實有5尊不同的穿著,你發現了嗎?
一般都是以長者形象出現,
但服飾則有所不同,市區、鬧區的土地神像多為富人樣貌,
甚至手持玉如意、金元寶、銀錠。
田野地區的土地神像一般多持柺杖。
山區的土地神像,則有騎馬、騎虎甚至騎龍、麒麟。
有些地區會將土地神像以文官樣貌呈現,以崇高其神格。
土地神也兼具財神的神格,持有物品主要是,左手拿金元寶或銀錠、右手拿拐杖或如意為主。
官帽則是丞相帽或員外帽為主,有少數地區則是狀元帽,
例如彰化縣花壇鄉白沙坑文徳宮有戴狀元帽的土地公,據說是紀念當地的名士曾維楨。
台灣傳說「土地神轄山中虎」,而土地神坐騎也常被認為是虎,也有傳說虎神能守護廟境。
故許多廟宇會在土地神的供桌下供奉一座虎的雕像,謂之「虎爺」、「虎將軍」。
土地公的老婆、兒女和坐騎
南宋之後,有的土地公祠開始多了土地婆。城隍爺、土地公是人間神職的職稱,由不同的賢靈調任,並非天神(但為正神),所以凡人便順理成章地認為祂們應該有個夫人,尤其元朝皇帝還曾賜婚京都城隍爺,相較之下,土地公這樣親近百姓的伯公仔,幾乎跟人類沒有距離,有個伴似乎也更符合人間的家庭倫理象徵,而地方一些土地公主動託夢要娶土地婆的故事也時有所聞。
蛇是土地公的兒女?
城隍爺相傳有兩位公子,但土地公、土地婆這對「老尪老某」倒未傳出有子女。
不過,民間一般都認為蛇是土地公的兒女,因為蛇沒有腳,全靠腹部在土地蠕動而行,所以跟土地最親。
其中,黃頭蛇(草尾仔蛇,學名草腹鏈蛇)便是土地公兒子的化身,俗稱土地公蛇,
因為黃頭蛇性情溫和、無毒,還會吃掉蛙類與昆蟲,被視為莊稼的「益蛇」;
一般的雌蛇則被視為土地公的乾女兒,雄蛇則是祂的使者。
臺灣土地公名廟南投竹山紫南宮一九八○年開挖整修時,
發現地底下有個藏有千隻草花蛇的蛇穴,地理師說這裡是蛇穴靈地,這些蛇是土地公的護衛,所以僅將蛇穴上鎖,沒有封死。
「小鼻子小眼睛」的土地婆
土地婆表現出的「風範」,正是漢人眼中婦道人家眼光狹小的偏見。
話說有一回,玉帝問土地公和土地婆「政見」,土地公是儒家理想主義者,說要人人都賺大錢;
土地婆則認為貴賤自取,如果人人都有錢,那麼誰來抬轎子、誰來挑大便?
因此,百姓都喜歡土地公,不喜歡土地婆,而讓土地公坐中間大位,土地婆坐旁邊小位。
不過,一山本來就不容二王,土地公是主神、土地婆是配祀,本就該坐小位,
有些土地祠將兩者塑成一樣大小並坐反而是錯的,漢族數術裡,奇數屬陽、偶數屬陰,正神應該奇數尊,不能偶數尊。
虎爺為坐騎
土地公的坐騎是虎爺。
許多土地神都以老虎為坐騎,以便巡視鄉野以及驅逐妖孽,
如城隍爺、王爺等,所以祭祀土地公時應該注意供桌底下是否有虎爺,若有,不妨以雞蛋祭拜。
許多土地公都是以老虎為坐騎,以便巡視鄉野、驅逐妖孽。
土地神乃中國民間信仰普遍的神明之一,主要流行於漢族地區,部分受漢文化影響的民族也有信仰。
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中華民國時期及之前,凡有漢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情景。
土地神的神格與職能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隨著時代商業化,土地神便從社稷裡分離出來,
當然祂也會保佑農作豐收、六畜興旺,不過功能範圍更廣,諸如聚落安定、闔府平安、百業旺盛、生意興隆、助人發財等,不再局限於農作。
一般來說土地神是基層的神明,土地公為地方行政神,也是是村里級的守護神保護鄉里安寧平靜,相當於村長、里長。
甚至也是城隍爺的「樁腳」,其屬於城隍之下,掌管鄉里死者的戶籍,是地府的行政神。
可以說土地神是財神,也是守墓人、也是調停委員會主委、里長伯仔 。
「有土斯有財」 — 土地公之所以變成【財神】
一般說法是因為祂會保佑農家五穀豐收、商家生意興隆、民家六畜興旺,如此自當會有一筆安定的安家之財。
所以土地公便是土地財神,保佑黎民買田立厝,讓家族愈來愈富有,正因為這樣,也有很多人會在家裡擺設土地公來祭拜。
【調停委員會主委】
之所以這樣稱呼祂,是因為凡是土地神都有司法(官司)的功能,土地公類似地區調停委員會主委,鄉里小事不用鬧到法院打官司,所以請土地伯伯作主就可以了。
【手拄枴杖的里長伯仔】
土地公相關的傳奇中,最符合祂基層公僕身分的應該是「家僕說」:
周朝時有一位官宦人家的僕人張福德,為了保護主人幼女而凍死,因其忠心,被天帝封為土地公。
這當然是個傳說,周朝時土地公還沒出現,而「福德」指的是這個職位是由有福德的靈魂來擔任,並非人名。
現在基層土地公是員外老爺(象徵親民有福德)、手拄枴杖(象徵地方耆宿)的造型,最晚誕生於宋朝。
據載,廈門仙岳山土地公宮便是初建於宋朝,而且宋朝時可能就有皇帝敕封土地公官銜。
南投縣鹿谷鄉清水村福德宮的土地公金身,據學者判斷,應該源於宋朝,左右還配祀文、武判官,接受過宋真宗冊封。
【守墓人】
土地公的另一個任務便是看護先人墳墓。現在的墳墓前都會設一個「后土」的小石牌。
民間傳說那就是土地公,掃墓時要先祭拜「后土」以茲感謝,之後再祭祖。
不過,要說「后土」是土地公,可能還有待討論,
因為后土的全名是「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整個大地之神的意思,
所以墳墓后土的用意應該是亡者葬於大地、歸於大地,承蒙大地之神的照顧。
除此之外,
有的習俗還會在后土另一邊做個「龍神」的小石牌,龍神在此指的是整個山脈走勢風水的神格化,
也是大格局的神格,用來保護墳墓堅牢與風水,所以,后土指的應該不是土地公。
話雖如此,
土地公會對轄區裡的墳墓巡頭看尾,卻是肯定的,
有的墓區還會特別塑立土地公神像或土地公廟來守護墓區,
可見土地公是會看守先人墳墓的,所以大家還是要謝謝祂啦!
另外,也因為祂離百姓最近,情資最清楚不過,就連拘提或相請亡魂到城隍廟報到,有時也需勞煩土地公帶路、作陪。
若縣長為土地公加冠晉爵,代表加冕授階,戴上官帽後的福德正神,晉升到相當於(縣)城隍爺的位階。
除此之外,不管廟中、家裡、墳墓、亡靈等祭拜,也都會附帶燒一些四方金
(四方金又叫土地公金、刈金、福金等,上面印有金箔或葫蘆圖案,以及四方金之字樣,用來祭祀土地公、財神爺等神明)
給土地公,感謝祂巡頭看尾及帶路等。
據說漢族許多地區的習俗,每個人出生都有「廟王土地」—— 即所屬的土地廟,類似於每個人的籍貫;人去世之後,道士做超度儀式(即做道場)時,都會去其所屬土地廟作祭祀活動。
或者是新死之人的家屬,到土地神廟,稟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資料,以求土地神為死者引路。閩南人、臺灣人認為,多數人病死時,渾渾噩噩,沒有黑白無常接引,所以前六日都不確定自己死了,還四處遊蕩,一心一意要回到自己的軀體,直到第六日的亥時過後,土地公出現向死者說:「你已經死了,我帶你回家一趟,看看家人之後,就要去見十殿閻君。」通常亡魂不會相信土地公說的話,土地公就會帶亡魂去洗手,亡魂一洗手,發現指甲全部變黑,並且脫落,儼然屍體的樣子,這才相信自己已經死了。此時土地公也會帶著亡魂回家,檢視家中的情況,或者帶到該位死者家中設置的道場上,聽僧道誦經念佛,然後,土地公會帶亡魂到所屬的城隍廟去報到,城隍爺初審,並註銷此人陽世的戶籍後,由牛頭馬面或黑白無常押送到地府去,面見第一殿秦廣王。閩南人也認為,土地神可以保佑農業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土地神是功能性極強的神明。一般說法,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祇,為鄉里之神,也有財神的性質。
宜蘭冬山有個太和村,這裡有全台唯一供奉日本土地公的廟宇,這土地公是當年日治時期的一位林務員,祂名字叫小林三郎,當年常幫助附近貧苦的居民,讓他們可以進去撿拾木材貼補家用,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有上級官員要來檢查祂還會通風報信,後來小林先生過世後,當地居民非常感念他的善心,因此把祂祭奉為當地的土地公,祂廟宇雖小卻是當地人民的信仰中心,還曾發揮不可思議的力量幫助村落倖免於難,躲過水患。
以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