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最忙碌的神明.土地公|神祇介紹

史上最忙碌的神明 — 土地公

  不論求財、求事業或是任何你想要求的,應該先從「自己身邊」開始,其中有一項就是拜土地公。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福德正神,是民間最常見、負責事務最多,也是道教中最基層的神明,被稱為「地方保護神」,在民間普遍信仰的神明,在都市、鄉村田間或山海等地都常見到土地廟。土地公最主要掌管人民的財運、事業或學業,並守護人民的居家出入安全,尤其開店業者、企業老闆更視拜土地公為一大要事,以祈求營運順利。雖然土地公一般不著官服、不擺官腔,但可別以為祂沒有神階,所謂福德「正神」就已經說明,官雖小、人雖親,但還是個「正神」!(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土地伯、伯公、后土、土地公伯、土地神、土地爺、社神、社公等,琉球稱為土帝君。每月初一、十五,或是初二、十六,都要做「牙」祭拜土地公。)

▲感謝 僑務電子報 製作此題材,讓我們共同分享,賦予我們更多宗教知識。


土地神的神格與職能

  在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隨著時代商業化,土地神便從社稷裡分離出來,當然祂也會保佑農作豐收、六畜興旺,不過功能範圍更廣,諸如聚落安定、闔府平安、百業旺盛、生意興隆、助人發財等,不再局限於農作。一般來說土地神是基層的神明,土地公為地方行政神,也是是村里級的守護神保護鄉里安寧平靜,相當於村長、里長。甚至也是城隍爺的「樁腳」,其屬於城隍之下,掌管鄉里死者的戶籍,是地府的行政神。

可以說土地神是財神,也是守墓人、也是調停委員會主委、里長伯仔 。

您知道嗎?其實土地公共有五尊,各分別不同五行,也稱「五行神」!

盡能從土地公穿著就能知道祂的屬哪五行!

一般民間所見到的只要是手拿元寶、持柺杖、面容福相、慈祥的老人,都稱為「土地公」,其實這五位土地公,其造型和職責皆不同。
  1. 「金」財神:左手金元寶,右手玉如意,坐姿。
  2. 「木」后土:左手金元寶,右手柺杖,穿黃壽衣(管祖墓)。
  3. 「水」公墓:左手元寶,右手柺杖,站立(專管墓園)。
  4. 「火」辦事:左手元寶,右手龍頭柺,坐龍蛟椅(專在廟問事)
  5. 「土」田園:雙手扶坐太師椅上,穿長壽衣,頭戴員外帽(管土地神),在家中稱祂為「地靈土地公」或是「地龍神」
    祂是凡人向天庭申訴民情的代言者或是執行城隍爺交付的事情,這尊土地公的桌下必有一尊「虎爺」,以供土地公乘坐,也是一般神壇供奉,專爲人辦事的土地公
  6. 額外補充:有些地區會將土地神像以文官樣貌呈現或者官帽則是丞相帽或員外帽為主,有少數地區則是狀元帽 ,以崇高其神格 ;山區的土地神像,則有騎馬、騎虎甚至騎龍、麒麟。​​​​​​​

全台唯一日本土地公 

宜蘭神秘私房神明
感謝 《台灣大代誌》 製作此題材,讓我們共同分享,賦予我們更多宗教知識。
宜蘭冬山有個太和村,這裡有全台唯一供奉日本土地公的廟宇,這土地公是當年日治時期的一位林務員,祂名字叫小林三郎,當年常幫助附近貧苦的居民,讓他們可以進去撿拾木材貼補家用,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有上級官員要來檢查祂還會通風報信,後來小林先生過世後,當地居民非常感念他的善心,因此把祂祭奉為當地的土地公,祂廟宇雖小卻是當地人民的信仰中心,還曾發揮不可思議的力量幫助村落倖免於難,躲過水患。

祭典日、祭拜的「眉角」

 

  臺灣民間信仰之中,玄壇真君與福德正神(土地公),是公司、商社的財神與守護神祇,習俗滲透至今。若拜招財、求平安,切記「勿捨近求遠聞知名」、「誠心勿貪」兩大原則,應找常去、離住家或工作地點近的土地公廟,因為人與神也是要「博感情」!

那該什麼時間拜土地公呢?
  最重要的日期為「福德正神的生日
通常只記得農曆二月二日是土地公「福德正神」的生日,而三月十六日、七月二日、八月十五日、十二月十六日,這些其實都是土地公的生日(而三月十六日與七月二日的生日就鮮少人知了)。
  最重要的祭拜時間:當日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以前。(※注意事項:家裡有喪事或女人生理期,不拿香,以手祭拜,算是唯一的禁忌。) 

為什麼土地公有這麼多的生日呢?
上面提到,土地公共有五位,祂們的生日也稍稍略分:如農曆二月二日的土地公本屬「金」、三月十六日的土地公屬「木」、七月二日的土地公屬「水」、八月十五日的土地公屬「火」、十二月十六日的土地公屬「土」。 
 

  • 「頭牙」農曆二月二日、成道日八月十五日
    土地公的祭祀日,古代為社日,並有春、秋兩度大祭典,則演變成今日的土地神生日、成道日。
    故今日通說,土地【神誕日】為二月初二,【成道日】為八月十五(或說是八月十六日,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為此合併祭祀)。
    ※ 神誕日為起點,開始「做牙」,稱為「頭牙」。
 
  • 「尾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補財運)
    即土地神年終的牙祭日,商家或機關在此日宴請員工。
    (可在前一晚,行還願祭典,當日則準備牲禮、水果、祭品到土地廟壇祭拜。)
 
  • 「農曆正月初五」
    開工日是祭拜五路財神、土地公與地基主,祈求新的一年生意興隆,若平常公司或店內就有祭拜土地公,可直接於神龕前祭拜可,若沒有神龕可以在公司或營業場所門口舉辦並朝外拜拜吉即可。而地基主的祭祀時間則是下午一點到四點,祭拜方向是於公司或工廠後方、向前方大廳祭拜。
 
  • 農曆逢月」初二、十六 
    (較為虔誠的信眾)每個月祭拜土地神 2次,稱之作牙。
    ※「作牙」又稱「牙祭」、「作禡」。
    ※ 農曆每月初一、十五,簡稱「朔望」。(但也有少數地方是農曆初一、十五祭拜土地公。)


一般準備祭品的 「眉角」

供品-水果

有人說,拜神明必須是無籽水果!
有籽水果吃了會隨人體排出來,對神明來說有「不潔」之意,如芭樂、釋迦、番茄等 都要避免
準備象徵好寓意的水果,像是香蕉(台語諧音「招」,能招財)、水梨(台語唸「來」,可帶財來)、鳳梨(旺旺來)、蘋果(平安)、橘子(吉利)、芒果(喜氣招財,適合公司行號)等。
另外,水果的種類與數量都必須是單數(一、三、五),屬於陽數偶數屬陰,較不適宜

供品零食

土地公最喜歡的土豆 (花生)、麻糬、酒三大系列為主,因為「花生」代表吃到老、「麻糬」代表黏錢、「酒」活的長長久久。傳聞交大土地公就特愛仙草蜜

供品其他

半生熟三牲(三牲通常是雞、魚、豬)、果品、清茶、酒各三杯、紅龜粿、發粿、糕餅、麻老 米老、 花生老,鮮花一對,蠟燭一對等。 (以上祭拜物品皆可隨心意增減。)
(※ 備註:三牲中的雞要公雞,祈求生意興隆,事業一鳴驚人
。)


掃墓-祭品

民間認為土地神乃墓園之守護,稱土后,故掃墓前需先祭拜土地神,答謝其看守墳墓之辛勞。 土后除了農曆三月十六日聖誕祭拜,也可以在國曆清明節四月五日。掃墓時要先祭拜「后土」以茲感謝,之後再祭祖!

地點 「培墓」-祖墳 「納骨塔」公墓納骨塔
祭拜 祖墳及后土及神龕 祖墳及地藏王菩薩或土地公
時間 一定要4/5前完成「培墓」,上午吉時 一定要4/5前完成「培墓」,上午吉時
供品 后土:三牲禮、蠟燭、麵粿、紅龜粿、乾茶 ※若「新墳」則須供五牲
祖先:鮮花、熟三牲(豬肉、全雞、魚一條) 、潤餅卷、5 樣菜碗和粿類
鮮花、素果、潤餅卷、餅乾、麵粿、紅龜粿等
紙錢 銀紙、壽金 銀紙、壽金

  不過,要說「后土」是土地公,可能還有待討論,因為后土的全名是「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整個大地之神的意思,所以墳墓后土的用意應該是亡者葬於大地、歸於大地,承蒙大地之神的照顧。除此之外,有的習俗還會在后土另一邊做個「神龕」的小石牌,神龕在此指的是整個山脈走勢風水的神格化,也是大格局的神格,用來保護墳墓堅牢與風水,所以,后土指的應該不是土地公。話雖如此,土地公會對轄區裡的墳墓巡頭看尾,卻是肯定的,有的墓區還會特別塑立土地公神像或土地公廟來守護墓區,可見土地公是會看守先人墳墓的,所以大家還是要謝謝祂啦!

  另外,也因為祂離百姓最近,情資最清楚不過,就連拘提或相請亡魂到城隍廟報到,有時也需勞煩土地公帶路、作陪。若縣長為土地公加冠晉爵,代表加冕授階,戴上官帽後的福德正神,晉升到相當於(縣)城隍爺的位階。據說漢族許多地區的習俗,每個人出生都有「廟王土地」—— 即所屬的土地廟,類似於每個人的籍貫;人去世之後,道士做超度儀式(即做道場)時,都會去其所屬土地廟作祭祀活動。或者是新死之人的家屬,到土地神廟,稟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資料,以求土地神為死者引路。閩南人、臺灣人認為,多數人病死時,渾渾噩噩,沒有黑白無常接引,所以前六日都不確定自己死了,還四處遊蕩,一心一意要回到自己的軀體,直到第六日的亥時過後,土地公出現向死者說:「你已經死了,我帶你回家一趟,看看家人之後,就要去見十殿閻君。」通常亡魂不會相信土地公說的話,土地公就會帶亡魂去洗手,亡魂一洗手,發現指甲全部變黑,並且脫落,儼然屍體的樣子,這才相信自己已經死了。此時土地公也會帶著亡魂回家,檢視家中的情況,或者帶到該位死者家中設置的道場上,聽僧道誦經念佛,然後,土地公會帶亡魂到所屬的城隍廟去報到,城隍爺初審,並註銷此人陽世的戶籍後,由牛頭馬面或黑白無常押送到地府去,面見第一殿秦廣王。閩南人也認為,土地神可以保佑農業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土地神是功能性極強的神明。一般說法,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祇,為鄉里之神,也有財神的性質。


土地廟建築構造歷史

土地神的信仰在台灣歷經三百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些轉變,無論在其神職、神格、造形及祭拜方式,都已台灣化,為台灣民間信仰中重要的一種文化。土地廟,又稱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布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布。土地廟的造型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又稱石棚。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小廟,甚至有工廠開模具,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屋頂大多以燕尾及馬背呈現,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石棚(左圖)、石室(中間),台灣在進入日據時代後,福德祠也慢慢轉型為 中型的廟殿(右圖)


 土地公的老婆、兒女和坐騎

  南宋之後,有的土地公祠開始多了土地婆。城隍爺、土地公是人間神職的職稱,由不同的賢靈調任,並非天神(但為正神),所以凡人便順理成章地認為祂們應該有個夫人,尤其元朝皇帝還曾賜婚京都城隍爺,相較之下,土地公這樣親近百姓的伯公仔,幾乎跟人類沒有距離,有個伴似乎也更符合人間的家庭倫理象徵,而地方一些土地公主動託夢要娶土地婆的故事也時有所聞。 

「蛇」是土地公的兒女!?

城隍爺相傳有兩位公子,但土地公、土地婆這對「老尪老某」倒未傳出有子女。不過,民間一般都認為蛇是土地公的兒女,因為蛇沒有腳,全靠腹部在土地蠕動而行,所以跟土地最親。
其中,黃頭蛇(草尾仔蛇,學名草腹鏈蛇)便是土地公兒子的化身,俗稱土地公蛇,因為黃頭蛇性情溫和、無毒,還會吃掉蛙類與昆蟲,被視為莊稼的「益蛇」;一般的雌蛇則被視為土地公的乾女兒,雄蛇則是祂的使者。
臺灣土地公名廟南投竹山紫南宮一九八○年開挖整修時,發現地底下有個藏有千隻草花蛇的蛇穴,地理師說這裡是蛇穴靈地,這些蛇是土地公的護衛,所以僅將蛇穴上鎖,沒有封死。

 

「小鼻子小眼睛」的土地婆 

土地婆表現出的「風範」,正是漢人眼中婦道人家眼光狹小的偏見。話說有一回,玉帝問土地公和土地婆「政見」,土地公是儒家理想主義者,說要人人都賺大錢;土地婆則認為貴賤自取,如果人人都有錢,那麼誰來抬轎子、誰來挑大便?因此,百姓都喜歡土地公,不喜歡土地婆,而讓土地公坐中間大位,土地婆坐旁邊小位。不過,一山本來就不容二王,土地公是主神、土地婆是配祀,本就該坐小位,有些土地祠將兩者塑成一樣大小並坐反而是錯的,漢族數術裡,奇數屬陽、偶數屬陰,正神應該奇數尊,不能偶數尊。
 

虎爺為坐騎 

土地公的坐騎是虎爺。許多土地神都以老虎為坐騎,以便巡視鄉野以及驅逐妖孽,如城隍爺、王爺等,所以祭祀土地公時應該注意供桌底下是否有虎爺,若有,不妨以雞蛋祭拜。
許多土地公都是以老虎為坐騎,以便巡視鄉野、驅逐妖孽。土地神乃中國民間信仰普遍的神明之一,主要流行於漢族地區,部分受漢文化影響的民族也有信仰。
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中華民國時期及之前,凡有漢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情景。